2020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报道(四)

发布者:张洁琪发布时间:2020-08-03浏览次数:477

     8月2日上午9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在线上会议室给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题为“高层建筑抗震、减震和可恢复性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报告。

图一  吕西林院士线上报告

     吕西林院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结构抗震、减震、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吕院士还曾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纽马克奖”等重要奖项。

     在城市用地紧张的背景下,超限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这给结构的抗震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结构抗震性能开展的研究,吕院士从理论、实验和工程应用三个方面向学员们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高层建筑体系,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创新,寻求建筑高度、材料以及体系的平衡是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方向。

    吕院士介绍了历次大型地震中超高层建筑的破坏特点,梳理了今后研究人员在高层建筑抗震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希望研究人员能深入分析震害原因并积极研发各种形式的抗震技术。吕院士还列举了各种复杂高层建筑的地震破坏现象,由此引出了我国在新型抗震结构体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指南进行了详细介绍。

    接着,吕院士对我国隔震减震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多高层建筑的组合隔震体系研究,具有抗拉隔震支座的高层建筑隔震研究,组合消能减震/振支撑研究,电涡流TMD和颗粒TMD体系抗风抗震研究,建筑耦联体系减震/振研究以及NES减震/振研究等。吕院士结合多个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分析了结构隔震减震研究成果的落地实施前景。最后,吕院士对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体系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图二  吕西林院士回答问题

    最后,吕院士对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强调不能过分执着于发表文章,而应更重视将研究成果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线上的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吕院士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也做出了耐心、详细的解答。





图/文:高碧云